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孙先亮:中学和大学如何更好衔接 关键点在“人才培养”

日前,在以“新亦求新 寻教动能”为主题的第十届新华网教育论坛-基础教育分论坛现场,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孙先亮围绕“基础教育如何推动创新人才培养”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,他认为:“创新人才培养一定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,但是我们现在如果不去这样思考,我相信那将永远没有未来。”

新高考改革给高校和高中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,高中如何去应对?孙先亮认为,“面向一项改革,你不去改变自己,不主动去进行内生式的变革,最终结果就是永远跟不上这个时代。”他认为,面对新的改革,“说到底就是始终要坚持育人为本,把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发展好。”

在中学进行创新人才培养会影响升学吗?孙先亮认为,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实施对学生的升学、未来更高层次发展的支持力度是“非常巨大的”。他介绍,在日常教学中,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做了一些尝试。

在教师层面,孙先亮表示:“我们的老师现在很多都在国外进行过培训,教师回来以后视野开阔了,教学方法也丰富了,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。”

在教学设施建设层面,孙先亮介绍,“我们建成了多个实验室,从学生的实际出发,给他们提供各种平台,这些实验室既是学术社团的载体,也是课程的载体。”

在课程建设层面上,“我们规划了五类课程,包括人文、工程、技术、艺术。”孙先亮表示,这些课程在不同层次上,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,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质发挥了作用。

在育人方式层面上,孙先亮介绍,“比如课堂教学,互联网+教学,大家会觉得这个事很有难度,我们现在已经做了接近四年的探索,效果特别好,关键是更少的时间、更高效的质量。”

不仅在课程建设上,学校在育人方式上也进行了变革。“我们通过互联网+教学模式,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。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,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、创新思维能力和卓越领导能力。个性化的学习,定制性的需求,已经成为互联网教学真正的亮点和支撑点。”

中学和大学如何更好地做好衔接?孙先亮认为,关键的对接点就是“人才培养”。他强调:“创新人才培养一定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”

发布者:mark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ctgu.com/1651.html

(0)
上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上午10:19
下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上午10:20

相关推荐